取本品4g,加水40ml,菌種振搖,植加放置2小時,時接濾過,電話濾液照下述方法試驗:①取濾液1ml,云南加10%α-萘酚乙醇溶液2~3滴,槐耳混勻,菌種沿管壁緩緩加入硫酸1ml,植加靜置分層,時接兩液面交界處呈紫紅色環;②取濾液1ml,電話加0.2%茚三酮試液數滴,云南加熱5分鐘,槐耳即顯藍紫色。菌種
取本品10g,加80%乙醇50ml,80℃熱浸1小時,濾過,濾液蒸干,殘渣加水50ml溶解,加氯仿振搖提取3次(30ml、20ml、20ml),合并氯仿液,水浴蒸干,殘渣加乙醇1ml溶解,作為供試品溶液。另取槐耳菌質對照藥材10g,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。照薄層色譜法(中國藥典2000年版一部附錄Ⅵ B)試驗,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10μl,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,以氯仿-丙酮-甲醇(12:1:1)為展開劑,展開,取出,晾干,置紫外光燈(365nm)下檢視,供試品色譜中,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,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。
主成分為槐耳蛋白多糖,其水解產物含L-巖藻糖(fucose),L-阿拉伯糖(arabinose),D-木糖(xylose),D-甘露糖(mannose),D-半乳糖(galactose),D-葡萄糖(glucose)等6種單糖,及天冬氨酸(aspartic acid),蘇氨酸(threonine),絲氨酸(serine),谷氨酸(glutamicacid),脯氨酸(proline),甘氨酸(glycine),丙氨酸(alanine),胱氨酸(cystine),纈氨酸(valine),蛋氨酸(methionine),異亮氨酸(isoleucine),亮氨酸(leucine),酪氨酸(tyrosine),苯丙氨酸(phenylalanine),賴氨酸(lysine),組氨酸(histidine),色氨酸(Typtophane),精氨酸(arginine)等18種氨基酸組成。
解釋說明重點注意事項
1. 槐耳表面為什么會出現水珠:種植環境濕度過大
3. 槐耳表面有大量水珠時通風,沒水珠或很少量水珠時正常管理,槐耳表面有大量水珠沒及時通風會造成槐耳表面發黑甚至死亡
4. 從公司或物流取回菌包后應把菌包放在陰涼無光通風處放置2——3天不可堆放嚴實,要留縫隙散熱。因為菌包在運輸過程中表面菌絲會磨損,放置2——3天是為了讓表面菌絲恢復活力,菌絲在恢復的時候會產生熱量切記不可大量堆放,要留縫隙散熱
⑤由于所購買的溫濕度計不一定準確所以一定要進出菇室觀察,以槐耳子實體具體生長情況進行通風管理